角膜塑型術,英文名可稱之為:Orthokeratology (OK)、Ortho-k、Corneal Reshaping Therapy、Corneal Refractive Therapy (CRT)以及Vision Shaping Treatment (VST)。它是一種藉由系統性配戴角膜塑型鏡片而逐漸改變角膜形狀以達到暫時改變或去除屈光不正度數的臨床技術。角膜塑型術是以物理方式,在角膜中央及四周產生不同的壓力,以達到降低近視度數的效果1。
一般的隱形眼鏡和角膜一樣中間弧度較陡,邊緣較平;而角膜塑型鏡片正好相反,中間弧度較平,旁邊弧度較陡,中間之角膜上皮受壓迫而往旁邊擠壓,以達到壓平角膜的效果2。鏡片會在角膜上留下印痕,使得角膜變的較為平坦藉以改變角膜屈光度。理論上當您的角膜維持在理想的形狀時,就能在白天不須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視力依舊清晰。但這必須依照配戴者未戴角膜塑型鏡片前的度數而定,一般而言近視度數400度以下、散光度數150度以下的配戴者能在白天大部分的時間擁有良好視力。因此對於運動選手及在灰塵較多或髒亂環境工作的人而言,是一種矯正視力非常好的方法。
所有年齡層的人都能從角膜塑型的過程得到好處,尤其是成長期中的學童。對於近視每年不停增加因此必須更換眼鏡度數的學童而言,透過角膜塑型術可減緩他們近視增加的速度。
參考文獻:
1. Davie Chen, Andrew K. C. Lam and Pauline Cho. A pilot study on the corneal biomechanical changes in short-term orthokeratology. Ophthal. Physiol. Opt. 2009 29: 464–471
2. Sridharan R, Swarbrick H. Corneal response to short-term orthokeratology lens wear. Optom Vis Sci 2003;80:200–6.
1.角膜塑型鏡片是一種夜戴型之硬式隱形眼鏡,其特殊之處在於其超高透氧特性1及內面的設計,除可以戴著睡覺外,更可以將角膜「塑型」,進而達到控制度數增加的效果。 2.一般隱形眼鏡因鏡片材質透氧度有限,尤其是軟式隱形眼鏡,若眼睛狀況不佳,或鏡片清潔不周,則角膜常因缺氧而破皮,甚至潰瘍;而角膜塑型鏡片採用的是硬式隱形眼鏡中透氧度最高之Boston XO材質,故不易有缺氧狀況產生,可於睡眠中配戴且經美國FDA及國內衛生署認證。 參考文獻: Chan B, Cho P, Cheung SW. Orthokeratology practice in children in a university clinic in Hong Kong. Clin Exp Optom 2008; 91(5): 453-60.
1.不是,早在40幾年前醫師及患者就已瞭解角膜塑型術的好處及安全性,然而在之前,患者是否能從角膜塑型術獲得好處端賴醫師的技術包含精確地測量角膜形狀,不過,現代的電腦科技及角膜地圖儀的發明,透過這些新科技使現代的角膜塑型術更加地精確,鏡片也早經FDA(美國食物暨藥品管理局)測試通過無虞(矯正近視度數最高至-6.00D)。根據台灣的衛生法規,有關醫療方面的儀器、衛材輸入皆須經衛生署重新評估,也因此視全公司自2005年便向衛生署提出申請國內本土之人體試驗,並於2010年2月拿到國內的角膜塑型鏡片執照(醫器製字第003031號),代表國內在近視控制治療, 除散瞳劑外,又多了一項選擇。
2.國內外因近視比例有別,故配戴的對象也有不同,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因近視比例不高,即便有度數也不深,但歐美人士因喜好戶外活動,故即使近視不深也不喜歡戴眼鏡或隱形眼鏡,而夜戴型之角膜塑型鏡片則提供其白天毋須戴任何眼鏡也保有整天清晰好視力之好選擇,而國內(或鄰近之亞洲國家,如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因學童近視比例嚴重,且有些學童無法適應散瞳劑造成之畏光現象,甚且即便點了高濃度散瞳劑,而度數依然往上竄升,此時角膜塑型術便是一個最好的治療方式。
根據衛生署民國九十年一月三十日的衛署醫字第○八九○○三五二九九號公告,角膜塑型的驗配屬於醫療行為,應由眼科醫師驗光、處方始得為之。
小孩因白天眼睛會接觸環境中灰塵、過敏原,因此常易過敏、揉眼睛,而角膜塑型鏡片是睡眠中配戴,因此較不易有過敏揉眼睛的現象,而且經衛生署核可之角膜塑型片可證明為安全鏡片有一定強韌度,在合理適當的使用範圍內,不易破損。而在少數的破損案例中,可發現多為清潔方式不當,或邊緣因破損而繼續配戴為主因,而這可由配戴前詳細衛教學習而避免,總結來說,角膜塑型鏡片是一種安全性很高的治療方式。眼球的柔軟度是很高的,硬式隱形眼睛戴在眼睛上時,因為眼角膜相對於鏡片來說其柔軟度是很高的,再怎麼按壓鏡片,都無法使鏡片在眼睛上破裂。但鏡片的結構上不要有裂痕或缺角會引起鏡片破裂。
是的,這種角膜塑型隱形眼鏡的透氧值高,矯正角膜表層組織,焦點往後調,使配戴者有更好更健康的視力,已獲美國FDA通過,証實為一安全有效的矯正視力之方法,很多人到現在還是依賴他們的眼鏡和隱形眼鏡,而角膜塑形片矯正近視並沒有不良的副作用或眼睛的損傷,不像近視雷射手術因使角膜抗壓層變薄,而且可能造成後遺症(諸如:殘餘散光、結疤及錐狀角膜) ortho-k既沒有近視雷射手術的後遺症風險,比隱形眼鏡有更高的透氧性及吻合角膜形狀的弧度,使眼睛的新陳代謝良好,且有更舒適的感覺,更加確保眼睛的健康。
自1983年起,平均每4~5年行政院衛生保健處委託臺大醫院對全國青少年學童之視力狀況作調查,平均在4百萬學童中抽樣1萬名作檢查。結果請參照下表。 1983年 1995年 2000年 國小一年級近視率 3% - 4% 12% 21% 國小六年級近視率 4% 56% 61% 國中三年級近視率 55% 76% 81% 高中近視率 74% 84% 87% 由上表可知近視發生的年齡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這或許是台灣近視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1983年全國平均屈光度在12歲才變成近視,到了1995年為9歲,2000年降至8歲,平均每5年提早1歲。根據施醫師的研究,他們發覺台灣近視發生之年齡有兩個尖峰時段,一是7~8歲,另一是13~14歲。而近視一產生之後就會以一定的速度增加,一般而言,小一至小四平均每年增加-1.0 D至-1.25 D;而小四至國三平均每年增加-0.75 D至-1.0 D;高中後速度減緩平均每年-0.5 D至-0.75 D,而大學後大約每年只增加-0.25 D。高度近視就有機會產生併發症,如:視網膜剥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1。近視伴隨孩子發育年年增加,要到大學以後近視才會穩定。世界各國的研究顯示角膜塑型不但可抑制近視增加的速度,還可讓學童在白天有清晰的視力,高度近視的人將來有較高的機率會有視網膜剥離及青光眼的問題。若您的孩子最近遺失了他們的眼鏡或隱形眼鏡或是戴著眼鏡或隱形眼鏡會影響他們的活動時,他們也適合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可控制他們近度數的增加也能讓小孩的活動不受拘束。雖然也有臨床研究證明點atropine也能抑制近視增加的度數,但短期點atropine可能會造成小朋友畏光,長期點atropine的副作用則有:有害光線引起的視網膜受損及白內障2。
1983年 | 1995年 | 2000年 | |
---|---|---|---|
國小一年級近視率 | 3% - 4% | 12% | 21% |
國小六年級近視率 | 4% | 56% | 61% |
國中三年級近視率 | 55% | 76% | 81% |
高中近視率 | 74% | 84% | 87% |
參考文獻:
1. 施永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實證回顧計畫-國內外屈光問題相關研究文獻探討-近視流行病學及防治篩檢文獻回顧計畫」,2006
2.S M Saw,G Gazzard,K-G Au Enog,etal.,Myopia: attempts to arrest progression.Br J Ophthalmol 2002;86:1306-1311
最常被提到的是下列的理論:由於近距離(25公分)視物,需使用400度的視力調節,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睫狀肌過度收縮,鞏膜張力就不斷增加,眼軸就拉長,拉長眼軸,影像就模糊,依針孔照相機的原理,兒童會試著瞇眼看東西,惡性循環,鞏膜張力增加,視軸增長,每增長1mm即近視增加204度。
但最近Earl Smith的研究指出比起之前的理論,周邊的視網膜才是主管眼軸長度成長的主要因素。若近視者戴上矯正近視的鏡片時,其中央的影像是清楚的,但周邊的影像相對而言卻是遠視,造成眼軸變長以矯正遠視。OK鏡片可重塑角膜形狀,使周邊的影像相對而言是近視,請參照下圖,則眼軸變長的速度可能就會變慢,因而得到控制近視度數增加的效果
參考文獻:
Smith E. Current research findings in controlling myopia. Vision By Design 2009, Phoenix, Arizona, October 17, 2009.
高度近視的人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後隔天可能還要戴淺度的眼鏡,且根據Munnerlyn’s formula配戴者的度數越高,治療的區域就愈小,因此配戴者可能晚上看東西會有問題。
不同於雷射手術需要開刀,OK近視控制鏡片屬於非侵入性的視力矯正方法,因此比較安全且不會有後遺症,在短時間一至兩週內,視力就可以獲得顯著的改善,可同時降低近視度數和改善散光症狀,防止青少年視力惡化,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對於度數較深的患者而言,其白天可能仍需配戴淺度數的眼鏡1。OK近視控制的治療,在停止配戴鏡片一段時間之後,視力將會回復到鏡片使用前的狀態,因為眼角膜的原整性、厚度和面積等都沒有改變,所以此種矯正方法不容易對眼睛造成永久性的創傷。
參考文獻:
Chan B, Cho P, Cheung SW. Orthokeratology practice in children in a university clinic in Hong Kong. Clin Exp Optom 2008; 91(5): 453-60.
當我們談到角膜塑型術的安全性時,科學家最常研究的是配戴角膜塑型鏡片期間角膜是否會受到連累。角膜塑型術是否會影響上皮細胞膜的功能,使得角膜容易感染細菌性角膜炎,根據Choo等人的研究,配戴角膜塑型鏡片不會影響上皮細胞膜的功能(Choo JD, Holden BA, Papas EB, Willcox MD. Adhesion of pseudomonas to orthokeratology and alignment lenses. Optom Vis Sci 2009; 86(2): 93-7)。
Ortho-k近視矯正的特點:
1. 安全的非手術方法
2. 無痛、無危險、無後遺症
3. 適用的年齡層廣
4. 具可逆性
5. 方便簡單
6. 可抑制近視度數尚未趨於穩定的孩童及青少年度數加深。
休斯頓大學眼科視光學院花了5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花了7年、加州大學柏克萊眼科視光學院花了3年、及俄勒岡州太平洋大學眼科視光學院花了5年完成有關Ortho-k的相關研究。所有的研究結果都顯示Ortho-k角膜塑型近視矯正術的矯正過程安全、無副作用,並且非常有效。然而,當您配戴任何隱形眼鏡時,還是有些微鏡片感染或不正常新生血管的可能性。若您依照醫師的指示仔細地清潔及保養鏡片並定期回診,便能將這種可能性降至最低。
美國經過數十年的研究指出,ORTHO-K治療過程不但安全、無副作用並有以下的利益:
1. 矯正後可降低近視度數,並有效地控制度數,使其不再加深。
2. 矯正方式安全、無副作用,並且在數星期,甚至幾天內可獲得明顯改善。
3. 沒有手術的任何危險,矯正過程方便、舒適。
4. 顯著提高運動、休閒及娛樂的自然視力。
5. 某些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良好的視力,例如飛行員、空服員、員警或消防人員等。使用ORTHO-K視力矯正系統能夠輕鬆達成理想目標。
根據電子掃描顯微鏡的研究,角膜塑型鏡片既不影響深層組織,也不會減損角膜抗菌能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可這是矯正近視、散光「安全有效」的方式。
OK鏡片屬於專業眼科醫療器材,各個年齡層皆可適用。尤其是對於防止青少年視力的惡化,更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在香港,大多數配戴OK鏡片的人都是兒童1。這些兒童配戴OK鏡片的主要目地是近視控制2。此外,由於角膜塑型片是於晚上睡覺時配戴,比起白天配戴的隱形眼鏡較不易因環境因素而掉落、受損。但父母們必須注意不可強迫兒童接受角膜塑型術,因為兒童可能不會遵守醫師的指示,增加配戴角膜塑型鏡片的風險。在矯正過程中,父母親必須負起責任幫助小朋友減少矯正過程中相關的風險,並依醫師指示定期帶小朋友回診,讓醫師能及早發現可能發生的問題。而夜戴型OK鏡片最大的好處是您的孩子在白天從事戶外活動或遊玩時,可不用受到眼鏡或隱形眼鏡的限制3。
參考文獻:
1. Cho P, Cheung SW, Edwards MH, Fung J. An assessment of consecutively presenting orthokeratology patients in a Hong Kong based private practice. Clin Exp Optom 2003; 86: 331–338.
2. Cho P, Cheung SW, Edwards MH. Practice of orthokeratology by a group of contact lens practitioners in Hong Kong. Part 1. General overview. Clin Exp Optom 2002; 85: 365–371.
3. http://www.clspectrum.com/article.aspx?article=100718